昨天我们在讨论产品时提到了story功能,这个始于snapchat,在instagram上达到顶峰的功能,为什么在国内很难看到效仿成功的人。
功能诞生之初,微博、微信都进行了跟进,但从结果看,微博story功能式微,微信的时刻视频也基本销声匿迹。是什么产生了如此的不同?
造成这种反差的根本在于,国内外社交环境不同。snapchat创新出story,本质目的在于进一步降低用户展示自我的心理压力。当然,这也阐述了story的内核在于降低用户生产压力,将账号塑造为一个丰满的个体。ins能将其发扬光大,也是因为符合了这一精神内核。在ins上,每一个用户都努力将自己美的一面展示给其他人,但随着而来的社交压力可行而知,story完美的降低了这一社交压力,收到追捧自然而然。
国内微博与微信展现出来完全不同的特征:微博MCN化,生产者大多垂直且目的单一(获取流量),对于无法获取流量的story,生产者并没有意愿将自己变得丰满,也很难做到这一点,消费者对生产者的期待也核心在内容,而不是人。微信的社交压力来自复杂的社交关系,而不是单一的平台价值取向,所以更新UGC方式并无法有效降低用户心理压力,功能所能带来的成效可想而知。
如果说国内什么产品在story上可能有所作为,我以为是快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