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工作记录(二)

打破信息茧房使我们做产品的愿景,如何实现这个愿景,这需要一个相对周密可靠的规划。这个过程耗费了我们半年的时间做前期探索。

如果说推荐是用户被动获取信息的过程,那RSS就是用户主动获取信息的过程。这里我们调研了众多关于RSS的相关内容。得出了一些基本的结论:

  • RSS起步于互联网发展的初步阶段,基本与博客发展同步。博客为RSS工具提供内容来源。
  • RSS因为依赖用户主动发现内容、筛选内容的能力,对互联网发展情况和个体能力要求较高,从始至终国内用户规模并不大。
  • RSS一定程度上是反人性的。更具象的说,“主动获取信息”是反人性的。
  • RSS工具是反商业的,到目前为止,RSS都没有找到很好的盈利模型。是一个没有想象力的行业。
  • 当前国外主流的RSS工具包括:feedly、reader、RssReader等,基本依赖工具付费支撑发展。国内用户付费习惯的缺失,没有很好的RSS工具。
  • 国内做过很多RSS思维衍生的尝试,包括:豆瓣九点、即刻(3.0版本)等等,均未成功。基本死于用户规模有限,无法商业化。
  • 当前RSS衍生出的播客产品有兴起之势。

虽然RSS订阅产品在国内未能兴起,但RSS用户却从未消亡,RSS需求也真是存在。在国内产品中,即刻曾经借助RSS的思路,实现了用户的初步积累。我们对即刻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完整的调研,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点:

  • 2015年下半年,即刻1.0发布,核心围绕:内容抓取+编辑精选+精准PUSH。
  • 2016年初,即刻完成对基础功能的完善,用户规模达到DAU 10W+.
  • 2016年下半年,即刻开始尝试内容主题泛化,丰富内容,用户规模变化不大。
  • 2017年初,即刻开始尝试将内容抓取能力工具化,即:将内容抓取能力开放给普通用户。因为内容消费被稀释,未能成功,在尝试几个版本后,下线相关功能。方向导向社区化。此时用户规模到80w+。
  • 社区化的尝试较为成功,用户规模最高达到700w+。
  • 最后,因为监管问题,下架。再上架时彻底社区化。

因为我们的项目属于团队内部孵化项目,未得到公司级的支持,所以在资源上有很大的限制。重运营的项目在没有专业人员和资金支持情况下,很难做好。所以我们初步形成了:

  1. 借助内容抓取+运营筛选实现用户原始积累。
  2. 工具平台化,普通用户加入筛选团队,实现内容泛化,用户群扩大。
  3. 形成内容筛选者和内容消费者双向互动的生态,产品平台化。

规划制定后,具体的执行方案,成为我们的又一难题!